最近看了"告白"這部前陣子引起廣泛討論的電影,
主角是松隆子.
"告白"指的不是男女愛情的傾訴,
而是指赤裸的報復.
大意是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
女老師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
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
因為身在柳營的關係,
我看了不少書,
所以早在看這部電影之前,
我就讀過由"湊佳苗"所寫的原著小說.
看完了電影,剛好可以連同小說一起比較寫心得.
告白的電影版,
我本來以為會有些許更動,
但卻出乎意料的幾乎跟小說一樣,
冷色調貫穿整部片,
完全的加強了告白令人震撼的劇情.
不過我對電影版的小小改編相當不滿...
先來說說小說版吧!
小說分為六章,
分別為:神職者、殉教者、慈愛者、求道者、信奉者、傳道者.
除了第一跟第六章,指的是主角"森口老師"
其他每個章節都代表不同的人物,
也以第一人稱來書寫.
不得不提的是,
最近看過的作品中,非常多的作品,都是採用這種,每章節不同的人物來訴說故事的方式寫成的,
像是姊姊的守護者、被囚禁的音符、陌生的憑弔者...等,
但實在沒人比得過湊佳苗!!!
湊佳苗的另一作品"贖罪"也是以同樣方式寫成,仍然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就這樣,
從神職者---森口老師的告白;
殉教者---班長美月遭受的霸凌;
慈愛者---兇手之一的媽媽的溺愛;
求道者---兇手小直的動機;
信奉者---兇手修哉犯行背後的信念;
到傳道者---森口老師復仇行動要傳達的"道";
一歩步拼湊出整個事件的真相.
讀完會讓人大呼過癮~~
可惜的是,前面章節太過震撼,
反而把理應是大高潮的最終章的鋒頭給搶去了,使得終章讀來相當平淡.
不過,電影版則改進了這個缺點,使得整個故事相當精彩!!
但...
電影版修正了小缺點,做了一些改編,卻製造了更大的問題,
原著的精神在電影版中因為幾句台詞而完全扭曲了...
這就是我對電影版最感到不滿的地方...
以"傳道者"最為終章,
森口老師讓修哉炸死了自己的母親,
做為復仇,
奪去修哉的生命,還不如摧毀"信奉者"的信仰---希望能被母親關注來的更為殘忍!!
除此之外,
背後所傳達的"道",便是使其擺脫"活在母親的陰影之下,重新展開自己的人生"
所以最後森口老師在電話中對修哉說道:"喏,渡邊同學.你不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復仇,也是你重新做人的第一步嗎?"
電影中森口老師則在最後補了一句"開玩笑的"...
使得整個格局拉低到"復仇"只是一個不帶任何教育成分的惡意玩笑,
只為了消除女兒被殺的心頭之恨,
這是電影最嚴重的缺點...
雖然似乎各有優缺點,
但"告白"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確實是值得一看的佳作~
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湊佳苗的寫作魅力!!!
經過了"告白"、"贖罪",我已然成為了她的書迷~~
期待她下一本作品!!!